24小时加固服务热线:134-02000333

新闻中心

公司专题 行业新闻 常见问题

重庆周建庭:旧危桥整治加固的行家

重庆周建庭:旧危桥整治加固的行家

周建庭,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重庆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二届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长期围绕结构安全监测、评价与加固方向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主持和主研了国家973前期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项,主持横向项目25项。申请专利33项(已获授权1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56篇(三大检索52篇),出版著作5部。

学术成就:承担国家973前期计划项目“大型在役桥梁结构系统时滞混沌动力行为研究及结构生命演化理论”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大、中型桥梁加固、修复、处治系列新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获2008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基于安全性评估的石拱桥成套技术研究” 获200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申请专利33项(已获授权1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余申请的16项发明专利均已公布;发表学术论文156篇(三大检索52篇),出版著作5部。

专业技术能手——旧危桥整治加固的行家

周建庭教授致力于桥梁加固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桥梁加固技术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完成“遗传算法新型斜拉桥换索技术”、“钢筋砼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成套技术”、“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技术”、“体外预应力(纵向)加固空心板实用技术”、“多点支撑加固大跨度坦拱桥技术”、“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部分淹没桥梁的防水蚀整治技术”、“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安全性鉴定及实用处治技术”、“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加固技术”等10项创新成果,并均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代表性成果有:

“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攻克了桥梁技术状况与使用功能评定、质量与耐久性检测评价、旧桥检算与承载力评定、加固设计理论与方法、加固工程质量检评与加固后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主要成果陆续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应用,被交通部纳入《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等6部标准规范,为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每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近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大、中型桥梁加固、修复、处治系列新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针对国内外众多桥梁亟待加固处治的市场需求,开发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已成斜拉桥合理更换拉索、基于位移影响线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桥快速设计等4项实用加固技术。在重庆、云南、西藏、四川等建立了9个加固示范工程,产生了近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获200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安全性评估的石拱桥加固成套技术”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石拱桥的加固理论和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648座桥梁因安全性评估后因解除桥梁安全隐患,运用新技术在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广西、贵州等12个省市成功加固石拱桥112座。通过上述评估和加固,已产生了53355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研究成果获201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针对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在运营多年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或损伤,导致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降低,开展了“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现状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及加固施工技术构想,提出了关键截面箱型封闭加固技术。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在涪江二桥、岩洞湾大桥、银盘渠大桥、黄麻渡特大桥、沱江大桥、龙洞背大桥、五里大桥等桥梁上得到了成功运用,创造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积极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西藏、四川、湖南、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成功加固了315座桥梁,产生了12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同时,针对各种加固技术,从加固机理、模型试验、设计理论、施工工艺、实践检验出发,积极完善加固指南,为我国旧桥加固往规范化、理论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学研究骨干——桥梁安全评价的专家

2001年,该同志首次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发明专利公开号CN1740444),将静态、离线的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移植于动态、在线的基于远程监测的桥梁结构可靠性评价,成功地解决了桥梁安全监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002年,周建庭负责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研究”的安全评价核心研究工作,他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桥梁安全远程智能集群监测系统”,建立了国内首个桥梁远程集群监测评价系统,实现了地域分散且桥型不同的三座不同类别大型桥梁(斜拉桥-马桑溪长江大桥、连续刚构桥-高家花园大桥、高墩弯坡桥-向家坡立交桥)的集群安全监测与评价。2005年经专家组鉴定,该项成果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2006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为我国桥梁健康监测的智能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解决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的实用安全性鉴定,完成了交通部2007年下达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安全性鉴定及实用处治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731895041),通过该项目的研究系统首次提出了一套基于病害实用检测的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安全性鉴定模式。以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成功实现了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的安全鉴定。目前,已建立了134座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安全性鉴定示范工程,为三峡库区的交通运输基础建设节省了大笔建设资金,该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此之前,国内首次提出并完成“递推迭代实测桥梁影响线评定桥梁承载力技术”研究。针对梁式桥,开发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桥梁承载力评定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安全、可靠、全面的特点,并较常规评定技术减少费用2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重庆市一号桥、重庆东风桥、西藏罗布江孜大桥、雪卡中桥等10座桥梁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针对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影响桥梁承载力的情况,依托国家“春晖计划”项目,国内首次完成“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部分淹没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技术”研究。针对三峡库区的石拱桥安全问题,完成了三峡库区主拱圈块石水蚀试验和桥基水蚀试验。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22座桥梁的承载力评定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数千座桥梁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这项成果为确保库区桥梁的安全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至今,该同志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成功、客观评定了300座桥梁的承载力,为保证这些桥梁的安全并为桥梁管理者的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带来了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教书育人为首——指导学生摘取“挑战杯”金奖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花大力气培养好青年一代。”基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周建庭教授在研究生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悉心寻找体现最新思想和成果的材料,组织研究生学习,让研究生们尽早接触和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以尽快赶上国际研究的新水平。为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充分挖掘团队力量,他培养了一支精干的高层次、年轻化研究团队,这个团队是由交叉学科人才组成,该团队的文化理念是:“实事求是,严谨求实;艰苦奋斗,造福社会”,目标是:持续努力推动我国桥梁安全监测、评价技术走向国际前沿。

于此同时,周建庭教授尤其注重研究生的质量教育,为了培养研究生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保证选题的前沿性及具有国际视野,他把所承担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撑计划项目等)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真刀真枪工程项目的研究中,做到严格把关,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独立研究和敢于思考的能力。在他主办的国内外会议中,他不但鼓励研究生投稿参会,而且还放手指导研究生承担会务工作,以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此外,为了促进全国土木行业科技人员水平的持续提高,他在不同省市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做了上百次报告,让全国桥梁工作者受益匪浅。

时至今日,周建庭研究员已培养出硕士生、博士生81名。他早年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很多已成为高校教授、研究院所研究员及产业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正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10年指导的《安恒桥梁加固有限公司》作品荣获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科技扶贫先锋——支援老少边穷地区交通建设的实干家

热心科技服务三峡库区、服务革命老区、服务贫困山区,在三峡库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免费设计、加固桥梁25座。其中1座在革命老区的桥梁,已被国内某知名大学“判定死刑”需炸掉重建,经该同志周密计算分析、科学加固处治后,桥梁使用状态比新桥更好,仅该桥就节约工程费用500万元,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周建庭,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重庆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二届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长期围绕结构安全监测、评价与加固方向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主持和主研了国家973前期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项,主持横向项目25项。申请专利33项(已获授权1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56篇(三大检索52篇),出版著作5部。

学术成就:承担国家973前期计划项目“大型在役桥梁结构系统时滞混沌动力行为研究及结构生命演化理论”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大、中型桥梁加固、修复、处治系列新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获2008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基于安全性评估的石拱桥成套技术研究” 获200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申请专利33项(已获授权1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余申请的16项发明专利均已公布;发表学术论文156篇(三大检索52篇),出版著作5部。

专业技术能手——旧危桥整治加固的行家

周建庭教授致力于桥梁加固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桥梁加固技术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完成“遗传算法新型斜拉桥换索技术”、“钢筋砼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成套技术”、“截面转换加固T型梁桥技术”、“体外预应力(纵向)加固空心板实用技术”、“多点支撑加固大跨度坦拱桥技术”、“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部分淹没桥梁的防水蚀整治技术”、“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安全性鉴定及实用处治技术”、“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加固技术”等10项创新成果,并均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代表性成果有:

“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攻克了桥梁技术状况与使用功能评定、质量与耐久性检测评价、旧桥检算与承载力评定、加固设计理论与方法、加固工程质量检评与加固后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主要成果陆续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应用,被交通部纳入《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等6部标准规范,为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每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近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大、中型桥梁加固、修复、处治系列新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针对国内外众多桥梁亟待加固处治的市场需求,开发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已成斜拉桥合理更换拉索、基于位移影响线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桥快速设计等4项实用加固技术。在重庆、云南、西藏、四川等建立了9个加固示范工程,产生了近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获200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安全性评估的石拱桥加固成套技术”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石拱桥的加固理论和技术,成功应用于国内648座桥梁因安全性评估后因解除桥梁安全隐患,运用新技术在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广西、贵州等12个省市成功加固石拱桥112座。通过上述评估和加固,已产生了53355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研究成果获201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针对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在运营多年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或损伤,导致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降低,开展了“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现状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及加固施工技术构想,提出了关键截面箱型封闭加固技术。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在涪江二桥、岩洞湾大桥、银盘渠大桥、黄麻渡特大桥、沱江大桥、龙洞背大桥、五里大桥等桥梁上得到了成功运用,创造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积极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西藏、四川、湖南、云南、广西、重庆等省市成功加固了315座桥梁,产生了12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同时,针对各种加固技术,从加固机理、模型试验、设计理论、施工工艺、实践检验出发,积极完善加固指南,为我国旧桥加固往规范化、理论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学研究骨干——桥梁安全评价的专家

2001年,该同志首次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发明专利公开号CN1740444),将静态、离线的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移植于动态、在线的基于远程监测的桥梁结构可靠性评价,成功地解决了桥梁安全监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2002年,周建庭负责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研究”的安全评价核心研究工作,他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桥梁监测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桥梁安全远程智能集群监测系统”,建立了国内首个桥梁远程集群监测评价系统,实现了地域分散且桥型不同的三座不同类别大型桥梁(斜拉桥-马桑溪长江大桥、连续刚构桥-高家花园大桥、高墩弯坡桥-向家坡立交桥)的集群安全监测与评价。2005年经专家组鉴定,该项成果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2006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为我国桥梁健康监测的智能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解决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的实用安全性鉴定,完成了交通部2007年下达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安全性鉴定及实用处治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731895041),通过该项目的研究系统首次提出了一套基于病害实用检测的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安全性鉴定模式。以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成功实现了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的安全鉴定。目前,已建立了134座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桥梁(石拱桥)安全性鉴定示范工程,为三峡库区的交通运输基础建设节省了大笔建设资金,该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此之前,国内首次提出并完成“递推迭代实测桥梁影响线评定桥梁承载力技术”研究。针对梁式桥,开发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桥梁承载力评定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安全、可靠、全面的特点,并较常规评定技术减少费用2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重庆市一号桥、重庆东风桥、西藏罗布江孜大桥、雪卡中桥等10座桥梁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针对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影响桥梁承载力的情况,依托国家“春晖计划”项目,国内首次完成“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部分淹没桥梁的安全性评定技术”研究。针对三峡库区的石拱桥安全问题,完成了三峡库区主拱圈块石水蚀试验和桥基水蚀试验。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三峡库区变动水位区22座桥梁的承载力评定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三峡库区县乡公路数千座桥梁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这项成果为确保库区桥梁的安全运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至今,该同志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成功、客观评定了300座桥梁的承载力,为保证这些桥梁的安全并为桥梁管理者的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带来了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教书育人为首——指导学生摘取“挑战杯”金奖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花大力气培养好青年一代。”基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周建庭教授在研究生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悉心寻找体现最新思想和成果的材料,组织研究生学习,让研究生们尽早接触和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以尽快赶上国际研究的新水平。为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充分挖掘团队力量,他培养了一支精干的高层次、年轻化研究团队,这个团队是由交叉学科人才组成,该团队的文化理念是:“实事求是,严谨求实;艰苦奋斗,造福社会”,目标是:持续努力推动我国桥梁安全监测、评价技术走向国际前沿。

于此同时,周建庭教授尤其注重研究生的质量教育,为了培养研究生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保证选题的前沿性及具有国际视野,他把所承担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撑计划项目等)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真刀真枪工程项目的研究中,做到严格把关,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独立研究和敢于思考的能力。在他主办的国内外会议中,他不但鼓励研究生投稿参会,而且还放手指导研究生承担会务工作,以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此外,为了促进全国土木行业科技人员水平的持续提高,他在不同省市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做了上百次报告,让全国桥梁工作者受益匪浅。

时至今日,周建庭研究员已培养出硕士生、博士生81名。他早年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很多已成为高校教授、研究院所研究员及产业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正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10年指导的《安恒桥梁加固有限公司》作品荣获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科技扶贫先锋——支援老少边穷地区交通建设的实干家

热心科技服务三峡库区、服务革命老区、服务贫困山区,在三峡库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免费设计、加固桥梁25座。其中1座在革命老区的桥梁,已被国内某知名大学“判定死刑”需炸掉重建,经该同志周密计算分析、科学加固处治后,桥梁使用状态比新桥更好,仅该桥就节约工程费用500万元,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shjiagu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